“江山给你们,朕玩够了”25岁医学生患癌去世,

来源:浙江医学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2-10-19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有的已经登记了器官或遗体捐献, 但是在去世后如果家属反对,捐献协议书也会变成一张白纸 。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,禁止转载 要想捐献遗体,现在比较普遍的是找当地的医院、红十字

有的已经登记了器官或遗体捐献,但是在去世后如果家属反对,捐献协议书也会变成一张白纸

未经作者允许授权,禁止转载

要想捐献遗体,现在比较普遍的是找当地的医院、红十字会、民政局等单位,并没有统一的接受机构,更没有规定哪个部门负责办理遗体捐献等流程。

自从被确诊癌症,吴思就开始断断续续在网上写日记,记录日常的点点滴滴。她的文字里,没有抱怨,没有哀叹,而是满满的感恩与幸福,就连在癌症治疗中经历的苦难,也被她化作一个个有趣的小故事,充满了欢乐。

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过这样一个疑问,那就是器官捐献/遗体捐献后,这些遗体的归宿是在哪呢?

我国是器官捐献与移植大国,但是器官捐献移植总量远远大于器官捐献总量,供需不平衡,有数据显示供需比为1:30。很多患者因为长时间等待不到合适的器官,最终走向死亡。

“江山给你们,朕玩够了,拜拜。”这是吴思发的最后一条朋友圈,她离开时年仅25岁。

5、有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的见证。

因此,有的人会担心: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约束,自己签了器官或遗体捐献协议,死后可能会得不到妥善的安置。

中国人认为“身体发肤,受之父母”,死后留全尸是死者最后的尊严。如果死后器官还要被取出,遗体还要被解剖,是对死者的“大不敬”。

[3]《致敬丨3人捐献器官挽救16个生命 面对亲人死亡他们选择这样做......》.央视新闻.2016-10-26

也有的人会有疑问:为什么器官捐献是无偿的,但是患者移植器官却是有偿,甚至是“天价”呢?

从目前的情况来看,我国大部分人宁愿死后火化了,也不愿意进行遗体或器官捐献,这是为什么呢?主要原因有以下3个:

最后,对于有捐献意愿的人来说,可以了解一下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体系工作流程图:

其实早在学校的时候,在听闻老师感叹“医用解剖的遗体捐献来源匮乏”时,她便滋生了捐献遗体的想法,便做了遗体捐献登记。只是谁也想不到,这一天会来得如此之快。

参考资料

3、没有统一的遗体接受机构

此外,器官或遗体捐献并非“想捐就能捐的”,以下人群就不能捐献器官或遗体:

3、生前没有表示不同意器官捐献;

完成教学任务之后,大体标本会被运往接收站统一火化处理。捐献者的名字会被永远刻在官方纪念碑上,每年接受学生的祭拜。

4、所有直系亲属一致同意捐献器官;

2、没有完善的法律保障

不幸离世后,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的老师将吴思带回了母校。最终,她的眼角膜让2个年轻的生命重见光明,她的遗体则留在母校用于医学研究。

遗体捐献是指自愿将全部遗体捐献给医学科学事业,这些遗体主要被用于医学研究与解剖学教学,被尊称为“大体老师”。

实际上,捐献过程并不简单,需要花费很多成本,包括器官移植手术费用、人力成本、运输成本、药物成本等,加起来是一笔不小的费用,所以器官移植并不便宜。

如果是你的话,会愿意死后捐献器官或遗体吗?

除了器官捐献,还有一种就是遗体捐献。

没想到,2年后她被确诊为子宫未分化肉瘤。而子宫未分化肉瘤具有难发现、难治疗的特点,生存率很低。

2016年,吴思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毕业,成为了一名医务工作者。

完成灌注之后,会将大体标本放入冷柜冷藏保存,最终才能和学生见面。经过6个月左右的“授课”时间,皮肤、肌腱、内脏遗体的每一处都被细细解剖。

1、经医学判定生命不可挽救;

如今,大家的思想观念改变了,愿意在死后捐献器官或遗体的人越来越多。同时,在法律层面,对于捐献的相关规定还需进一步明确和完善,才能让捐献者更加安心。

身为医务工作者的吴思,还做了一个勇敢的决定:

文章来源:《浙江医学》 网址: http://www.zhejiangyixue.cn/zonghexinwen/2022/1019/370.html



上一篇: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安徽医院设置许可
下一篇:医学如何发表论文(护师的医学论文一般发表在

浙江医学投稿 | 浙江医学编辑部| 浙江医学版面费 | 浙江医学论文发表 | 浙江医学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21 《浙江医学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